在海洋作业史中,通信技术的发展往往直接关系到渔民的生计与船舶的安全。曾经,渔民出海时主要依赖高频(HF)对讲机,它在当时被视为重要的联络手段,却因技术局限给作业带来了不少困境。如今,频率范围在 156–163 MHz 的甚高频(VHF)无线电已成为国际海事通信标准,小巧轻便,甚至具备浮力设计,即使落水也能漂浮在海面上继续工作。更重要的是,它能提供清晰而强劲的音频,让沟通在嘈杂海况中依旧有效。科技的发展,不仅改变了设备的外观与重量,更在频谱效率、信号稳定性和安全认证等层面带来了质的提升。
高频对讲机的技术局限
高频对讲机工作在 3–30 MHz 之间,其传播机理依赖于电离层反射,可以实现长距离通信。但对于近海渔民而言,这种技术并不理想。首先,电离层受太阳活动、季节变化等影响严重,通信质量极不稳定。实测数据表明,在 20 MHz 频点下,延迟可达 100–200 ms,语音识别率常常低于 70%。其次,高频设备体积庞大,天线往往需要数米长,不适合小型渔船安装。再者,高频段极易受到大气噪声与电机干扰的影响。柴油机运行或电焊作业时,高频信号信噪比可能下降至 10 dB 以下,几乎无法分辨有效语音。这些缺陷,使得 HF 对讲机难以在渔业的实时调度和紧急联络中发挥稳定作用。
VHF 甚高频无线电的优势
与高频相比,VHF 频段(156–163 MHz)采用视距传播,覆盖范围通常在海平面 30–50 公里,足以满足近海作业需求。虽然它不能像 HF 那样跨越千里,但其稳定性和清晰度显然更适合渔民与船舶使用。VHF 的信道间隔支持 25 kHz 或 12.5 kHz,频谱效率高,语音传输带宽更宽。实测表明,VHF 对讲机在 85 dB(A) 噪声环境下依旧能维持超过 90% 的语音清晰度,相比 HF 至少提升 20%。
现代 VHF 无线电更强调便携性与人性化设计。例如现如今市面上有的机型重量仅数百克,支持浮力结构,即使落入海中也能漂浮。其音频输出功率达到 700 mW 以上,确保在强噪声背景下依旧听得清楚。此外,它通过语音压扩(Compander)与静噪技术保持语音信噪比在 22 dB 以上,使操作员在嘈杂的港口和甲板环境中依旧能辨别指令。
安全与认证体系
通信设备在海事应用中不仅要稳定,还必须符合严格的安全标准。现代 VHF 对讲机普遍通过 IEC 60529 IP68 防护认证,确保设备在 1.5 米水深下浸泡 30 分钟依旧可用。同时,部分设备具备震动排水功能,扬声器腔体进水后仍可保持 85% 以上语音清晰度,而普通设备往往会下降至 55%。在电磁兼容性方面,它们符合 CE 与 FCC 标准,保证在多设备并行的船舶环境中不会互相干扰。国际电联(ITU-R M.493)对海上甚高频通信的规范,也为这些设备提供了全球互操作的制度基础。
结论
从曾经依赖电离层传播、设备笨重且受干扰严重的 HF 对讲机,到如今轻便、防水、浮力设计并且在 156–163 MHz 频段运行的 VHF 海事无线电,通信技术完成了质的飞跃。对于渔民而言,这意味着不再因通信延迟或噪声中断而陷入困境;对于港口与船舶作业而言,这意味着调度、应急与日常沟通都能在强噪声与恶劣环境中保持稳定。科技进步让声音穿越风浪,不再是奢侈,而是可靠的日常。
热销产品